但他强调,“印度并没有完全失去战斗力”,但工厂的运营率只有80%左右,否则更多的订单将被退回。“我们从一些客户那里了解到,他们仍在为印度公司下订单,但考虑到风险,他们正在中国寻求‘备份’。”“我们现在很少有新客户,主要是一些老客户,他们把订单转移到印度,然后又把订单交还给我们。在孚日集团董事、第三家纺公司总经理王启军的印象中,订单是在7月和8月下的。“开始回归”,10月份回归趋势更加明显。它将暂时“拯救”许多圣诞季产品的订单。一些订单已经向印度公司下了,甚至已经被证明并撤回到中国,主要原因是印度公司不能按时交货。快递和圣诞季产品不能错过时间。”
“印度公司的交货时间一直处于劣势。过去需要两个月,但现在可能需要三个月。一些来自美国客户的“紧急订单”要求我们打破常规。我们原本的交货期是样品确认后30 - 40天。我们认为非常快,但是他们可能需要在确认样品后两周内寄出样品。这会给工厂带来很大的压力,也会增加成本。这个命令主要是为了展示实力。”王启军认为,除了交货优势外,印度订单的返回也说明了中国企业产品的价格不是太贵。
“今年下半年,从印度返回中国的订单主要是中档家纺产品。”上述家纺公司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印度公司在低端家纺产品方面对中国公司构成了巨大挑战,而印度尤其擅长中低端家纺产品。对于高端项目来说,廉价的原材料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再加上中国的关税限制,导致很多这样的项目流向印度,比如餐馆里常见的白色毛巾。
以毛巾为例。中国和印度产品的价格差在10%到30%之间。这还不包括因中美贸易战而增加的7.5%的关税。“疫情过后,一些退回的订单将会离开。例如,对价格极其敏感的产品肯定会被淘汰。即使只有5%的差异,我们也做好了心理准备。”然而,在王其军看来,它将支持2020年下半年。在对美出口订单增加的因素中,订单返销可能只占30%左右。“超过60%的原因是海外需求的反击。”
“订单回流不适合解释所有纺织品出口订单的增长。例如,在取消7.5%的贸易战关税后,部分国内企业生产纯聚酯床上用品,出口量猛增。这些产品不是印度或东南亚的强项。美国市场需求增加直接挤出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生产的部分低端棉质床上用品,是中国棉质床上用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一位纺织业业内人士向分析称,“2020年下半年,美国消费者处于报复性消费,由于旅行减少,对家纺的需求增加。”